Microsoft Office Outlook是微軟辦公軟件套裝的組件之一,它對Windows自帶的Outlook express的功能進行了擴充。Outlook的功能很多,可以用它來收發電子郵件、管理聯系人信息、記日記、安排日程、分配任務。最新版為Outlook 2021。 在學校和日常生活中,我通過手機上的 app 和網絡上的服務來幫助我提高效率、管理日程。然而,所在公司對于第三方軟件和服務的限制越來越多,能夠使用的軟件也僅限于 Windows 10 系統自帶的基本軟件以及 Office 全家桶。這使得我不得不將目光投向了我「最熟悉的陌生人」—— Outlook。 功能分區 在設計方案之前,必須先要明確我最重要的目的,以及手頭可以使用的資源。 作為一名金融前線人員,我日常工作大部分的時間都用在以下幾個方面:
在公司 IT 系統這樣「艱苦」的條件下,工作六年的我也逐漸摸索出了一套僅僅使用 Outlook,且適合自己工作需求的效率方案。 下圖即是我日常工作的界面截圖,能讓我高效地發揮幾個功能區的全部用途。
兩種基本布局模式對比
以下我就以幾種常見的任務場景詳細介紹一下我的工作流程。 如何管理郵件 作為公司內部主要的聯絡方式,每天我會收到兩百封以上的郵件,安排的任務、分享的最新信息一般都通過 Outlook 這個窗口送達。幾年下來,20G 的郵箱空間早已捉襟見肘。如何不被郵件淹沒,并從其中快速甄別出需要緊急處理的內容,成為了我第一個考慮的問題。 郵件自動分類 根據自身的經驗,我先給每天的郵件進行了分類。收到的兩百多封郵件中,約10% 的郵件都是群發的通知、公告和系統生成的郵件,這類郵件占空間小,但是數量多;無須我注意也無須我采取任何動作。我專門在 Outlook 中新建了一些以「zz」開頭的文件夾(使其在文件夾列表中沉底),并設置規則將他們直接已讀、歸檔。我一般會在有空的時候去看看,當作娛樂活動,或者索性等待系統過了幾個月后自動刪除。 另外,還有約 10% 的郵件是我一定要停下手頭工作立即查看的,比如來自我老板的郵件。這時我需要及時地得到強提醒。我司使用的 Blackberry Work 手機軟件就有這個功能。我將我的老板設為我的 VIP 聯系人,并設置通知規則。這樣,每次有老板發送的郵件時,我的手機就會用一種不一樣的鈴聲提醒,在通知中也會加上星號以示提醒。 剩下的 80% 基本都是和客戶相關的事務性郵件,他們是否也需要分類呢? 郵件篩選與整理 剛進公司的時候,有前輩分享經驗時特別強調,應該做好文件夾分類,收到一封郵件的時候就應該把它歸類到相應的文件夾去。我也曾經試過為每個客戶或著每個項目建立一個文件夾,將收件箱里的郵件逐一歸檔到各個文件夾。剛進公司的我視其為最佳實踐,但實驗了幾個月后之后發現了一些問題:
事實證明,并沒有放諸四海而皆準的最佳實踐(Best Pratice),必須基于自己的需求進行一定的取舍。于是,幾個月后,我放棄了「分包到戶」并「清空收件箱」的念想。 當然,不進行文件夾分類并不意味著不進行整理,畢竟每天收發幾十 MB 的郵件不過多久就會收到如下提示: 而且,公司設置了一定時間之后自動刪除存儲在服務器上的郵件,如果有重要郵件需要存檔,就必須保存本地。對于本地存檔的郵件,我有一個自己的定期整理流程。 在我工作中需要本地保存的郵件,一般是以下幾類:
而在我工作中,需要清理的,一般是以下幾類:
通過這些定期的篩選和整理,郵箱才能保持健康。而這些步驟,則是通過運用搜索框中的三個簡單的語法實現的。 郵件搜索語法 平時如果我要找一封郵件,一般收到的指令都是「找一下張三發的,和甲公司有關的郵件」或者是「我昨天發給李四的一封郵件」,所以我在 Outlook 搜索框的提醒下,慢慢學會了以下幾個搜索語法:
針對我的業務情況,使用這三個搜索語法可以比文件夾分類更快地找到需要的郵件。這三個語法可以疊加使用,比如?from:(Zhang, San) subject:(甲公司) ,就可以篩選出上文需要的郵件了;又或者,通過?from:(sspai) 就可以迅速篩選出所有發件人地址中帶有 sspai 的郵件。 此外,篩選去大范圍的郵件后,可以再點擊各個欄位標簽進行排序,進行第二次篩選。 如何管理日程 給郵件「立 flag」 在處理上述 80% 的事務性郵件時,我會按照「先進先出」的規則去閱讀,然后決定是不是需要「立 flag」,也就是把這封郵件加入到我右下角的待辦事項里面。這是每天在Outlook 中僅次于郵件列表的常用功能。這個 To-do List,不僅僅是我的待辦事項列表,更是我的常用信息收納盒。 盡管 Outlook 給我提供了很多截止日期的選項,但我一般性只會把任務分為兩類,以免過于復雜的分類反而降低了可操作性:
除了這兩類真的「待辦」的事項,我會把我的常用信息(比如會議接入信息、Zoom 號碼、常用同事員工號等)寫在一個或多個任務里,并設置為沒有截止日期的任務。這樣一來,它就會在任務窗格置頂顯示。相比之前需要回到桌面打開相應的文本文件,在一個程序中找到需要的資料顯然要方便得多。當然,置頂的條目也需要嚴格控制數量,不然真正的待辦事項就無法出現在屏幕之中了。 提高工作效率的另一方面在于:提高日程安排效率。這一方面,我的要求是:精簡、直觀、簡潔。 「公私合營」 由于我司對于郵箱的限制,郵箱軟件亦無法與手機的日歷打通,因此,我做出了一個艱難的選擇:將個人的一些安排也放在公司的日歷當中。比如和朋友約了飯局,或者預約了看病等,我都將它記錄在了公司的 Outlook 中。這樣一來,不僅自己能夠從一個程序中直觀地看到自己所有的安排,而且其他同事在約我開會的時候,也能夠知道我這段時間已經有安排了,減少了會議沖突的概率。但這樣安排的壞處就在于,自己的私人生活和工作緊密地捆綁在了一起,就算是私人的活動也需要打開公司郵箱。 在手機上的負一屏,郵箱可提供了小程序可以現實接下來的日程安排,一目了然。 顏色分類 其次,我利用 Outlook 自帶的顏色分類功能,給自己的日歷設計了一套 Colour code:比如,內部會議是默認的淡藍色,與客人的會議是深紫色,私人事件是橙色。自己在查看日歷的時候也會一目了然,對接下來的安排有個直觀的概念。這也從根本上避免了自己忘了這是一個和客戶的會議,而貿貿然沒有任何準備就撥入電話的情況發生。 巧用前綴 第三個方法是我從日本同事那邊借鑒而來的。以前有過幾次,把會議安排得密密麻麻后突然發現,雖然會議和會議之間并沒有沖突,但其實下一個會需要橫跨二十公里前往客戶的辦公室。情急之下,只能請上一個會的組織者臨時改期,造成不小的麻煩。 后來我發現,日本同事發送的會議邀請中,在郵件主題的開頭都會帶上(來)、(訪)或者是 (Call)。「來」即是客戶過來,而「訪」就是我們前去訪問。如果安排了車輛的話,也會在日歷上預留好交通的時間。這樣可以徹底避免之前我遇到的尷尬發生。于是我迅速地學習了這種方法,并運用到了我的日歷當中。 用郵件進行日程管理對比各種 Todo App 固然非常樸素,但它和我的日常工作流程結合緊密,避免了在多個應用之間「反復橫跳」的情況,也克服了公司 IT 限制的難題。 微軟還將Hotmail在線電子郵件服務更名為Outlook.com。 |
溫馨提示:喜歡本站的話,請收藏一下本站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