湖州師范學院有一位教免疫學的老師,叫姚韻靚,是一位80后,去年剛從浙江大學博士畢業。為了讓學生喜歡上免疫學這門課,他將免疫醫學與“三國殺”這款卡牌游戲結合在一起,創造了一副“細胞殺”。
80后老師極具創意 三國殺變細胞殺 他把做好的幾張牌放到網上,引來大量轉載。有學生評價:“創意來自于生活,姚老師將很難學的免疫學的一些知識點,融會到游戲中,同學很容易掌握了。” 醫學免疫學課上,老師們都會舉這樣一個例子:“人的免疫系統就像一個軍隊,有空軍、海軍、陸軍,守衛著我們的身體。一旦有敵人侵入,就會將其消滅掉。” 一次姚韻靚講到這個例子,靈光一閃:“為什么不將免疫細胞的功能性質,也做成‘三國殺’卡牌形式呢?”
姚韻靚說,自己在讀大學時,“三國殺”是他經常跟同學一起玩的游戲。“我是學生物的,讀研[微博]究生、博士的時候,經常要做實驗。做實驗有時也挺無聊的,最常見的就是等待,一個生物實驗反應,可能要等好幾個小時呢!“ 姚韻靚說,時間最久的一次,他在實驗室等了72個小時。“我們一幫搞實驗的,有很多時間是在等待中度過的,特別是晚上,所以大家經常聚在一起玩‘三國殺’消磨時間。” 去年那個寒假,姚韻靚設想:把免疫學的一些知識點,制作成醫學版的“三國殺”,“學生可以一邊打牌一邊學習,他們肯定會感興趣的。”
姚韻靚在網上找到一些“三國殺”DIY工具包,將圖片和解釋一一替換成免疫學知識點,做成了卡牌形式。 姚韻靚做的第一張牌,叫做“樹突狀細胞”。他把“三國殺”里以三國題材為背景的人物,變成了有生命的細胞,將免疫學的專業知識巧妙融入到游戲中。 比如“潛伏感染”牌,相當于“三國殺”中的“閃電牌”,病毒感染后,并不會馬上發作,會有一定的潛伏期。它的隨機性決定了它的隨機發揮功能,姚韻靚特意選取了“特洛伊木馬”來形象地作為隱喻。 除了基本的概念解釋,姚韻靚還細心地在備注中注明知識點所在章節位置,學生沒有理解就可以直接翻開書本查閱,鞏固知識點。 姚韻靚花了幾個月的時間,制做了118張牌,自己出錢印刷,發給學生。 |
溫馨提示:喜歡本站的話,請收藏一下本站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