導讀身邊的朋友都知道,通常我是從不用千元機的,因為我始終確信一分價錢一分貨的準則——特別是當你初涉某樣新品時,價格往往是判斷其優劣的第一步,畢竟價格高高在上的旗艦... 身邊的朋友都知道,通常我是從不用千元機的,因為我始終確信一分價錢一分貨的準則——特別是當你初涉某樣新品時,價格往往是判斷其優劣的第一步,畢竟價格高高在上的旗艦鐵定能提供更出色的使用體驗。一直以來,這都是我購買和使用智能手機的基礎邏輯。 不過在今年,這一邏輯似乎受到了挑戰,因為市場競爭的不斷升級,2000元以下新品呈現了百花齊放的新態勢。諸如OPPO、vivo、榮耀以及小米,都將曾經的全面屏技術下放到這一價格區間,這些新品都已經具備非常完整的全面屏形態,不僅設計足夠出彩,并都提供了準旗艦級的性能表現。 比如今天評測的主角OPPO K3,就是一臺完全符合千元級定位的新品。作為一個平日里使用著iPhone XS Max以及Galaxy S10+雙旗艦的用戶,它似乎徹底改變了我對于千元機的固有看法,毫無疑問,和過去一味省錢減配不同,如今的千元產品的確已經成為值得大眾信賴的好產品!它們一樣擁有出色的產品體驗。 OPPO K3手機圖解評測: 好外觀,漂亮以假亂真 OPPO一貫都會做普羅大眾偏愛的設計,我很難說過去的R系列是否能讓所有人感到驚艷,但至少它的外觀足夠得到大多數人的偏愛。K3亦不例外,它可以看作是一次OPPO全面屏設計的大匯總,你幾乎能從中找到所有當前主流元素的集合——這當然不會是壞事,畢竟作為一臺要面向主流市場的產品,這確保了K3不會因為外觀而輸在起跑線上。 3D弧度的背部曲線顯得優雅,后蓋與中框的銜接嚴絲合縫,處理到位,配合拋光的后蓋處理,雙手接觸到的所有區域都能提供柔和且順滑的手感,不會產生一絲突兀。星云紫的漸變,配色從左右至右由藍變紫,高飽和度的色彩選擇帶有“侵略性”,的確吸睛感十足,當然如果你不喜歡這樣四面出擊的個性展示,OPPO也提供有傳統的黑色和白色。 161.2 x 76 x9.4mm的機身尺寸算不上小,但配上6.5英寸大屏幕,整機的尺寸也很難說上大,對于我這樣的男性用戶而言,大拇指正好能夠覆蓋從左至右的屏幕區域,這意味著它仍然具備一定的單手操作性。當然,若你是個對尺寸敏感的女性用戶,想要單手流暢操作K3鐵定是困難的,特別是當你需要快速打字時,只能舉起高貴的另一只手了。 細細撫摸K3的后蓋,很快就發現了另一項秘密——OPPO沒有使用主流的玻璃后蓋,而是使用了工程塑料材質打磨。毫無疑問,這是出于成本因素的考量,但它并沒有成為K3的扣分點,作為塑料機身的始終偏愛者,我認為這是一個值得稱道的決定。 首先,就像前文說到的那樣,OPPO通過多層鍍膜技術,將K3做出了漂亮的觀感,漸變色的后蓋通透且充滿質感,它就像玻璃機身一樣,能在不同光線下產生相同的凝光觀感。其次,拋光的工程塑料后蓋在日常使用中更讓人感到安心,即便廠商再強調玻璃的安全性,塑料抗摔耐操的優點始終是前者無法企及的。 在日常使用中,你并不會明顯感到塑料機身在觸感上的差異,K3漂亮的足夠以假亂真。 全面屏體驗,短板?沒有的 千元機也能用上真全面屏體驗?若是在一年前你告訴我這一點,我或許會當你在癡人說夢,但在一年后的今天,K3等一系列新品已經將它變成了現實。我不想過多的強調工藝和屏占比數據,你只需要知道,點亮K3的6.5英寸AMOLED顯示屏,正面已經沒有任何可以干擾你查看屏幕內容的元素,它的正臉幾乎已經全被屏幕所占據。 鮮艷飽和的6.5英寸AMOLED屏幕分辨率達到了2340x 1080,這塊主流指標的屏幕具備430nit亮度以及394ppi。對于日常已經被Galaxy S10+出色屏幕養壞胃口的我來說,這樣的屏幕指標鐵定無法打動我,但必須承認,這塊屏幕有著主流的顯示效果,除去iPhone XS Max、Galaxy S10+等最頂級的設備之外,它的效果與2000元甚至3000元級的設備沒有太大的差異。
上一頁12 下一頁 閱讀全文
|
溫馨提示:喜歡本站的話,請收藏一下本站!